假性近视是由于用眼过度致使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视物模糊不清。假性近视常见症状是视物模糊不清,多发生于青少年,适当休息后又可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假性近视可以利用药物、针灸、埋耳针及理疗仪器,或通过患者自身强化眼肌锻炼都可放松肌肉,缓解疲劳,使视力恢复到正常状态。
关于近视的资料
近视眼也称短视眼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不能看远。鉴别真性和假性近视,除到医院验光外,简便的方法可在5米远处挂一国际标准视力表.资料显示,绝大多数近视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身体生长发育期,若营养跟不上或是孩子食欲不好,挑食,厌食,都会导致孩子出现营养不足,从而促成近视的产生。 如果患了近视,就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看清东西,矫正视力。 近视眼的临床表现 1、视力 近视眼最突出的症状是远视力降低,但近视力可正常。虽然,近视的度数愈高远视力愈差,但没有严格的比例。一般说,3.00D以上的近视眼,远视力不会超过0.1;2.00D者在0.2~0.3之间;1.00D者可达0.5,有时可能更好些,参见。 2、视力疲劳 特别在低度者常见,但不如远视眼的的明显。系由于调节与集合的不协调所致。高度近视由于注视目标距眼过近,集合作用不能与之配合,故多采用单眼注视,反而不会引起视力疲劳。 3、眼位 由于近视眼视近时不需要调节,所以集合功能相对减弱,待到肌力平衡不能维持时,双眼视觉功能就被破坏,只靠一眼视物,另一只眼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交替性斜视。若偏斜眼的视功能极差,且发生偏斜较早,可使偏斜眼丧失固视能力,成为单眼外斜视。 4、眼球 高度近视眼,多属于轴性近视,眼球前后轴伸长,其伸长几乎限于后极部。故常表现眼球较突出,前房较深,瞳孔大而反射较迟钝。由于不存在调节的刺激,睫状肌尤其是环状部分变为萎缩状态,在极高度近视眼可使晶体完全不能支持虹膜,因而发生轻度虹膜震颤。 5、眼底 低度近视眼眼底变化不明显,高度近视眼,因眼轴的过度伸长,可引起眼底的退行性改变。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到底是指的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
1、定义不同。真性近视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如不注意用眼卫生),使眼球前后径(即眼轴)变长,超过正常平均24mm,致使平行光线入射眼球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前而不能成像清晰。假性近视是由于用眼过度致使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视物模糊不清。2、表现不同。真性近视多为中、高度近视,发生、发展时间较长,并且患者眼球外观不同程度的外凸,为器质性改变,不能自然恢复。假性近视常见症状是视物模糊不清,多发生于青少年,适当休息后又可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
3、治疗方法不同。真性近视未成年人可以选择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而成年人可通过激光手术恢复视力。假性近视可以利用药物、针灸、埋耳针及理疗仪器,或通过患者自身强化眼肌锻炼都可放松肌肉,缓解疲劳,使视力恢复到正常状态。
4、假性近视若不及时缓解,终究会导致眼轴变大而成为真性近视。
扩展资料:
近视病因
1、长时间不科学地用眼
儿童或青少年在读书或写字时眼睛与书或字的距离常在33厘米以内,其视角与桌面(或书面)不成90度角或躺着看书等都可引发假性近视。另外,长时间用眼后不注意休息或学习时照明的光线不好也可引发假性近视。
2、眼营养缺乏
许多儿童和青少年都有挑食、偏食的毛病,可导致其体内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D以及铬、钙、锌等元素,从而易患假性近视。
3、受到光色刺激过多
长时间上网,会使眼睛受到这些场所的光、色等理化刺激,从而易患假性近视。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真性近视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假性近视